新闻中心News
今日处暑 申城暑气不减饮食“以润为贵”早卧免秋乏
今日处暑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提到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”,处暑反映了气温的变化,过了处暑,就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将离我们而去,气温逐渐走向清凉。处暑时节,夏秋交际,如何养生的疑问又萦绕在市民心头。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,趋利避害,处暑养生不仅要重视防治季节相关疾病,更要在日常起居上进行调摄。 处暑时节,暑热渐退,但闷热天气引起的汗出口干等津液耗损问题却需要引起重视。加之秋季燥气当令,燥邪伤肺,容易导致干咳少痰、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、皮肤粗糙、身体发痒、大便秘结等症状。 为免燥邪伤人,秋季饮食当“以润为贵”。因此,处暑前后市民饮食可选用百合、银耳、8188www威尼斯入口川贝、蜂蜜、梨等具有润肺养肺、清热生津功效的食材,熬制为粥或汤水食用,或选具有润肺凉燥功效的白萝卜、莲藕、荸荠、蜂蜜等。 适量进食苹果、葡萄、柠檬、山楂、桑葚等酸甘食品,“酸甘养阴”助肝气健脾气,敛汗滋阴。 简单说,“秋冻”就是指秋季气温稍凉爽,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,尤其是季节转换时,气温尚不稳定,暑热尚未褪尽,过多过早地增衣,一旦气温波动,出现回升,出汗着风,很容易伤风感冒。 “春捂秋冻”是体质健康者的养生方法之一,却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处暑时节,天气变化无常,甚至同一地区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如夜间偏寒则应适当增添衣被,尤其是年老体弱者,不适合“秋冻”养生法,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,并注意血压、心率变化。 功能逐渐恢复平衡,进入生理休整阶段,机体容易出现疲惫感,产生“秋乏”。《黄帝内经》在“秋三月”一段指出早睡早起是应季的正常模式,因为“早睡”可以敛气养阳,“早起”可以清肺舒展。晚上10点前入睡,可预防“秋乏”,适当午睡更能保证午后精力充沛,时长一般为15分钟到1小时为宜。 中医看来,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,也是人体经气“合阴”与“合阳”的时候,有利于人体养阴、养阳。子时是夜间23点到凌晨1点,为一天中阴气最甚时刻,此时休息最能养阴,睡眠效果最好,同时因为是肝、胆经当令,对 午时(中午11点到13点)“合阳”宜小寐,不睡也应“静心”,使身心平衡过渡以提神醒脑、补充精力。这与处暑的节气属性也是契合的。 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秘诀,但在夏秋交替的处暑时节,人们应该怎样养阴养阳? 处暑后虽然白天依旧较热,但早晚天气往往凉爽而舒适,快走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都是值得推荐的,一方面能通利阳气、促进新陈代谢,另一方面也能疏通筋骨,改善体质。 过于剧烈的活动容易大量出汗,不仅耗损阴液,还会造成阳气外泄,给寒邪可乘之机,所以尽量避免。这也是“动则养阳,静则养阴”的最好诠释。 文:邓玉海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)图:本报资料图责任编辑:唐闻佳